有關於T-4,我也說一下小弟我個人的心得。

 沒有BI-WIRE的T-4一般版喇叭線適用什麼呢?我認為蠻適合使用在中平價聽感可能偏吵雜的日系AV多聲道音響,或者沒有像一些發燒友已有牽設電源專線,有著寬裕電源能量的音響系統。

 原因在於AV多聲道大部份的工作狀態在「很大聲」之下工作,這時很多擴大機在電流需索很大,其實在晶體擴大機在輸出時往往已有失真,且擴大機輸往喇叭的電流容易被低音單體搶走之下,將T-4喇叭線接在低音端子,先讓低音吃飽再經由喇叭端子上的跳片(買這價位喇叭一般不會買高級喇叭跳線)傳往高音,對聲音反而有正面性的改善。而且這時因一般等級的擴大機失真(這時人耳有時還沒有感覺,但其實已失真很嚴重了),此做法會讓低頻比較飽滿,較柔順的高音反而對聽感有幫助。

 而且很多使用中平價音響,或者是使用中平價AV多聲道音響的使用者,其電源狀況理想度不大,有時候限於一些因素,不太可能牽設電源專線什麼的,這時電源寬裕度已不夠,或者一些市電雜訊等等不同狀況的干擾,有時在中平價AV音響之中,柔順一點的高中音,且能量較大但能控制得住的中低音表現,反而會更好,因為至少聽感不會偏吵雜。因為在聆聽環境不理想、視聽室電源處理不夠理想的情形之下,所謂有著忠實還原前端訊源特性,忠實再生音源的音響器材、喇叭,對使用者來說,這只是會減少聽音樂玩音響的樂趣,會讓使用者耳朵痛不欲生的照妖鏡罷了

 那麼對純AUDIO或者是有比較高級的喇叭、分音器設計良好的喇叭,或者聆聽音樂的聲音比較不像AV般沒有人性的大音量時,這時有沒有BI-WIRE的喇叭線,有時同一對喇叭的聲音是可以差別達到二到三成。

 但一般樂友想玩BI-WIRE時總會遇到一些情形,第一點就是推高和推低音的線材的材質要傷腦筋,第二是一般BI-WIRE的線材在線身內部都是統統混絞一通,所以也就是接高音的和接低音的統統一起干擾(中平價位線材尤甚,因為中平價線材在絕緣和披覆方面用的材類不可能用一些特性很好的鐵弗龍當絕緣,其實用這種特性很好的鐵弗龍,在中平價線材裡也未必好聽),也因此在線材通電使用時,在低音高音的正負極充放電時引發的電磁場等干擾時「通通受惠」(廣告時間:除了T-4之外,想玩BI-WIRE者,想體會真正Bi-Wire喇叭線的威力,本店推薦POWER SOURCE Blues Ultra Bi-wire版喇叭線、MAX. POWER Bi-Wire版喇叭線)。

 而T-4雖價廉,但針對此現象早有考慮了,所以在做BI-WIRE接法時,傳輸高音和低音的線蕊是完全隔離的,這樣,會讓傳輸低音因電流較大引發的電磁場等干擾,較不會影響高音,如此一來,高音自然就上去了。而且此線有一特點,接高音的線蕊是用多蕊細線,以求較柔和順耳的高音表現,接低音的是設計成單蕊多股絞線,低音的感覺會比較凝聚硬朗一點(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高音接上一根的單蕊線,聲音往往偏硬),而且T-4線蕊的絞繞非常花功夫(和本店的Musical sound BluesMKIIMASTER同樣花了大成本的絞線法),這種所花的成本是不會被看見的(很多廠牌的線會省略這層要用的功夫),但對聲音表現實有很大影響。針對一般中平價擴大機推力普遍不夠時,或者以台灣一般聆聽環境,這種校聲調音法會有比較正面性的表現。

 那麼T-4為了要讓長距離傳輸做環繞聲道時,也能讓電容值不能那麼高,而且讓線身扁平可以放在室內裝潢常用的壓條裡,這時線身披覆層反而不能多,所以才設計空氣避震層。環繞聲道並不是拿頂級喇叭線當環繞聲道就會好聽,比如拿BASS POWER拉個十餘公尺,我可以保証絕對比T-4衰聲^^。

 也因T-4形狀較為扁平,所以線身在避震上如果下一點功夫,則性能馬上有增進約一成的提昇,主要在高音的音色質感、FOCUS、樂器邊緣。不一定要用紫檀錐(手頭有當然墊上去會更好),用一些便宜的木塊、木衣夾子、甚至樂高積木也可以,其實此點也適用於很多喇叭線和任何線材。好好的處理分散一些訊號線、電源線、喇叭線在接點、接合處的受力方向和分散應力,聲音都至少有半成到一成的改善,但沒有花到什麼錢

 還有,這種結構的線材,請記得玩音響最基本的--請勿和任何電源線平行。

 T-4雖然便宜,但設計者小鄧兄也花了很多苦心和心力在上面,這線最主要的是針對中平價音響,而中平價音響的優缺點我想大家都知道,但中平價音響要發揮實力,那麼就要需要思考優缺點互補,以及校聲和調音,不是將其中一個環節換上更為昂貴的線材或者器材,那麼就會更好聽,因為有著更平順平直、更大頻寬的器材,也可能曝露出這組合的缺點和一些bug。

 但是在使用中平價的器材,性能也未必是如此不濟,有些限於機殼成本或者電源處理、用料等等,但好好思考去校聲調音,在不必變動器材之下,往往也會有立竿見影的改善,比如一台中平價的CD唱盤,好好的以其重心墊三顆錐,聲音性能馬上就增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