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Refernece 1 全套試聽評論

資料提供--TcM原廠

自然活生的絕對價值

  線材在任何音響系統當中的的功能都一樣,就是傳輸必要的電能,驅動各種主、被動元件,讓音響系統再生美妙音樂。沒有線材,每一樣器材都只是獨立製造的工藝品,無論做工多麼精巧微妙,設計如何高明超絕,少了線材也絕對無法發出聲音。不過線材的品質與所有音響器材一樣,質素高低不一,價格也有極大的差異,這種價差不是三成、五成的差別,經常是相差十倍、二十倍,音響資歷稍淺的玩家,很難從眾多廠牌當中找到具備「絕對價值」的好線材,常常須花上不少「學費」,多方嘗試以後才能瞭解箇中道理,筆者也曾經繳過不少「學費」,發現原來線材如果要具備「相對價值」,那麼有許多有特色的產品值得買回來把玩,但是如果您想要找到具備「絕對價值」的線材,「一線定江山」,那麼非得要以最嚴苛的標準驗收,這些嚴苛的標準包括音質、音色、透明度與活生感等等,必須全部達到上乘的表現能力,並且讓音樂聽起來感動人心,不能流於強調物理性與結構提升,而失去了描寫刻畫音樂的能力。這一次實測TcM Reference 1系列線材,具備近乎極致的音樂表現能力,尤其是音樂當中至真至性的感受,Reference 1系列能讓音響系統宣洩出演奏者所要表達的音樂表情與內涵,豐富又變幻多端。

 重量級的製作

 初拿到Reference 1全套線材,您立刻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套極為高級、不惜血本打造的優秀線材。粗壯的線身、紫紅色的屏蔽包覆從黑色隔離網外泛出高故的光澤、內部使用粗線徑線材絞繞以及TcM獨家開發的高級公、母插等等,每一項細節您都可以仔細觀察、把玩,越是仔細您越可以發現做線的人用下多少苦心。

 全套Reference 1系列包括電源線、平衡數位線、RCA訊號線、平衡訊號線與喇叭線五款線材,除了平衡數位線使用黃色外包黑色隔離網以外,其他的線材都是清一色紫紅色搭黑色隔離網。共同的設計特色就是內部線材絞繞,這種類似「辮子」式的造線哲學,還有一家Kimber Cable也如出一轍,不過同樣是絞繞,用的線材不一樣、絞繞方式不一樣,聲音就是不一樣。Reference 1使用的線材線徑相當粗壯,想要進行絞繞工作相當不容易,在公插與母插端要固定住線頭,也是一項不簡單的工作。這當中的難度,相信如果您自己動手做過電源線或喇叭線,您一定能夠體會我所說的難度。

 當然,您或許會說以DIY的方式自己來一定是使用常見的工具,而專業的線材製造廠具備多種機械設備,做起來會比DIY容易一些,不過實際上像Reference 1這般粗勇壯碩的尺寸,人手還是最主要的製造方式,沒有對線材製造有著無比的專注與熱情,恐怕不會想設計與製造難度這麼高的線材。

 線至極處無奇巧

 或許有人會問道,既然這已經是一套頂級線材,為何在上面看不到特殊的設計,譬如許多頂級線材會加上金屬環、黑盒子或碳纖維等等「密技」?實際上Reference 1除了雄壯威武與紮實做工之外,看不出特別的密技,我倒認為這是「線至極處無奇巧」的表現。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高級線材充斥著奇異特殊的理論,「黑盒子」一類的線材也經常可見,但是就是很難讓人搞懂葫蘆裡賣的究竟是什麼藥?Reference 1以最標準的作法,選用最高級的材料,做出TcM心目中最好的線材,也因為這是目前TcM最好的線,因此以Reference命名,意思就是向發燒友們宣告,這就是線材極致的表現,也足以作為最好的參考標準。

 雖然外觀看來無「奇巧」,但是在材質的選用上,TcM還是有著研究多年的結晶展現在這套參考級線材上。基本上全套Reference 1採用的是粗線徑的銅線,而且使用的是高純度的原生銅,再加上少許銀與鎳進行調音,這當中的配方比例,可是TcM研發線材十多年來的心血。除了這項獨門的冶金技術與配方,Reference 1所使用的公母插也是獨家開模生產的專屬產品,當然,內部的銅片也是TcM的獨門絕活,所有的線材與零附件全部為TcM自家產品,是控制品質的不二法門,這下子您可以知道要創造這套Reference 1要花費多少苦心了吧!

自然活生的聲音走向

 約略介紹Reference 1的設計與外觀後,我們還是要進入到實測來瞭解Reference 1的實力。這次準備了兩套系統測試,先從第一套系統說起,在自家八坪大的聆聽室使用ATC 100ASL主動式喇叭,搭配Mark Levinson No.31.5轉盤、No.30.5數類轉換器與Audionet Pre G2前級,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裡應該馬上就知道為何要準備兩套系統測試了,因為主動式喇叭不需要喇叭線,因此沒辦法測試喇叭線,所以第一階段僅能針對數位線、訊號線與電源線加以測試。

 原本這套系統上所使用的線材水準或有高低,但是與Reference 1價位相去不遠,其中不乏裝置「黑盒子」之流的頂級產品,聲音通透,速度感很好,其實已經相當滿意原有系統的表現,不過當我將第一條Reference 1電源線接上Audionet Pre G2前級之後,原本信心滿滿的我不禁皺上了眉頭,不是聲音不好,而是聲音出乎想像的好,好到難以用文字敘述,花了好大的心思才將情緒平復,慢慢整理出頭緒這還只是接上一條電源線的表現而已。

 怎麼說?換上Reference 1電源線之後,聲音的均衡性沒有特別的改變,原本系統當中的音場深度與寬度改變也不大,但是音樂竟然變得活生了起來!這種活生感是原本系統當中缺乏的部分,也是Reference 1令人驚豔之處。回歸到剛才我所說的「線材要能讓音樂感動人心,而不能流於物理特性的提升」,Reference 1就是有這樣的能力,讓人不想去深究線材的所以然,因為這樣的音樂表現力已經讓人深深著迷。

 從編制小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開始聆聽,您可以清楚分辨不同演奏者的神韻與風味,從當今最紅的馬友友、麥斯基,往回聽到羅斯托波維奇、史塔克、卡薩爾斯,您可以感受由現代回到古典的不同表現手法,馬友友與麥斯基自由活潑的節拍律動、羅斯托波維奇與史塔克的大師風範,到卡薩爾斯的首度錄音成為後世典範,Reference 1讓聆聽者更清楚的追尋音樂當中的神髓,以及演奏者所要表達的不同意念。

 室內樂的演奏也是Reference 1一絕,最上乘的弦樂四重奏聽起來不僅是和諧,更是四位演奏者合而為一的絕妙聽感,Reference 1能讓音樂活生,表達這種渾然天成的室內樂四重奏更是適切。以「義大利四重奏團」(Italian Quartet)為例,這四位樂手均是一等一個高手,我很好奇的是這四位竟然沒有一位單飛,透過Reference 1,我才聽初箇中妙趣。以往在這套ATC 100ASL上聽到的義大利四重奏團演出的音樂只是和諧的表現,能表現出室內樂輕鬆舒適的感覺,但是接上Reference 1後才知道,原來這四位樂手沒有單飛,那不是因為各自的技巧不夠純熟,而是每一位都必須克制自己的個性,讓室內樂四重奏聽起來就像是一個人演出般自然,久而久之就少了獨奏家的強烈表現欲,Reference 1自然的襯托出這種無比的和諧,讓我對音樂又多了一分體認。請注意,這裡還只是一條Reference 1電源線的表現而已。

全套上陣

 帶著無比的欣喜,我不甘心的短暫關掉電源,將ATC 100ASL換上Reference 1電源線,前級至ATC以平衡訊號線連接,只有ML No.30.5數類轉換器至前級之間以RCA訊號線連接,平衡數位線也上陣了,重新上電之後,先讓系統播放半小時以後再回來試聽。

 先選了一張莫札特的「小夜曲」試聽,弦樂一片片的撐起場面,音樂當中的躍動感讓人激賞,聲音的密度較原有系統有大幅度提升。接下來換上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試聽的是布蘭德爾演奏的版本,琴鍵觸感強弱有致,貝多芬音樂當中的剛正嚴肅表露無遺。雖然莫札特與貝多芬同屬於古典時期的代表人物,但是兩者的曲風大異其趣,硬要比較,Reference 1表現貝多芬的實力要比起莫札特好,原因在於Reference 1的能量感相當好,沈穩的勁道讓貝多芬蘊含的深刻情感能汨汨流洩,相對的播放起玩世不恭的莫札特,Reference 1少了俏皮的味道。我喜歡這種透過全套Reference 1播放的貝多芬,尤其是那32曲鋼琴奏鳴曲,我特別找出阿勞的版本加以比對,果然Reference 1沒有讓我失望,以前就覺得布蘭德爾的版本比較深刻感人,而阿勞就比較強勁狂野,的確,透過Reference 1將這兩位演奏者的樂念表達得相當清楚,如果可能的話,建議您不妨將全套布蘭德爾鋼琴奏鳴曲收齊,肯定不會後悔。

 在經過一輪室內樂的聆聽,我更能肯定Reference 1具備參考級的風範。您所需要的堂音、泛音,Reference 1面面俱到,將音樂表現得入木三分。Reference 1不是四處衝撞的莽夫,而是具備深度與內斂個性的紳士,任何頻段都不膨脹,均衡而細緻。聆聽鋼琴演奏可以感受到木頭琴槌敲打琴弦的細部動作,小提琴的擦弦質感細膩生動,尤其是演奏者活靈活現的表情,單是一條電源線已經讓我吃驚,全套Reference 1上陣,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在沒有換上全套線材之前,我真的很難想像原來過去這麼久的嘗試,竟然這一套線可以讓系統完全脫胎換骨。這種換線以後的絕佳表現,不是換上任何一部器材可以獲得的進步,我真想不出在這套ML、Audionet與ATC的組合當中,要換上哪一部神兵利器,才能有如斯表現。總之,Reference 1讓我對音響線材又多了一分認識。

 終極試煉

 全套試聽至此,還有喇叭線沒上場,於是向友人借來Rockport Antare喇叭搭配Nagra前後級,這套系統搬得辛苦,因為這對Antare個頭不大,重量驚人,每支近百公斤的體重,搬起來煞是累人,好不容易才讓全套系統就定位。訊源搭配的仍舊是ML數位系統,經過一小時的暖機,全套Reference 1完全沒有讓我失望。

 首先,Reference 1展現出絕佳的能量感,這是具備高密度的音樂能量表現,您如果曾經進距離聆聽小提琴演奏,就可以瞭解我所說的高密度能量感。試聽阿卡多的「魔鬼的顫音」,帕格尼尼的魔幻琴音彷彿活了過來,跳音、勾弦、泛音,無一不活。能量集中在指尖與運弓之處,弓與弦摩擦產生的觸感,是過去在ATC上沒有體驗過的彈跳活力。

 其次,Reference 1全頻段的均衡性讓人驚喜,Reference 1沒有特別強調任何頻段,因此低音不會肥腫,而是有韌性、沈得下去的自然延伸,高頻更是富麗堂皇,泛音與堂音的表現力十足,聽聽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無論您選的是帕爾曼或是歐伊史特拉夫的版本,您都可以發現這種均衡表現的迷人魅力。

 第三、動態與強弱對比適切的表現,Reference 1不會美化音樂,而是忠實的將音樂的表情轉換出來。Reference 1在明暗表現上無愧於「參考級」之名,色彩鮮明但卻不會刺耳,音樂圓融卻又具備適度的張力,Reference 1不會讓您神經緊繃,即使音樂行至高潮,Reference 1就是有辦法讓情緒抓住,不會隨意飆出不悅耳的聲音,讓您的心情隨著音樂原本的線條起伏,深刻的享受聆聽音樂的樂趣,並且更瞭解演奏者心中的樂念。

一套線定江山

 本次試聽評論的Reference 1系列整套搭配,無論在材質、設計、做工與聲音表現上,無疑的可以視為近乎完美的產品,在試聽過程中,每換上一組線材,就覺得向「完美」更接近了一些。在英文當中的「perfect」一字,代表的是一種絕對的價值,是一種無可取代的絕對境界,Reference 1系列線材與Power Source與TcM過去的其他產品相比較,可以算是空前的優秀產品,但未必是絕後,因此我只能說Reference 1系列已經相當「接近完美」。即使售價不低,但是比起其他許多高價線材的旗艦產品,Reference 1的價格算得上實惠,若以聲音作為標準來衡量,那麼這麼接近完美的均衡表現,絕對可以列為超值產品。想要「一套線定江山」,Reference 1系列足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