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組曲─曹丕與甄宓
The Goddess Lao Suites –Tsao Pi and Chen Mi

製造商:如是我聞
CD編號:BD-1050
售價:
300元(2CD/精緻套裝)

☆音響論壇197期總編特別推薦

 

 近來二岸三地,不約而同的推出管弦樂或者是國樂所演奏的大型創作曲,比如「國色XRCD」、「神雕俠侶交響樂」,和以往華人所創作的作品相比之下,在音樂和音響效果方面,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作品。如今「如是我聞」唱片公司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打造《洛神組曲-曹丕與甄宓》專輯,除了再續佛光山與北市國在音樂上合作的殊勝因緣之外,也是一部可以拿到全世界去揚眉吐氣的優異作品。

 臺北市立國樂團基於品質的要求,以及對如是我聞長期以來製作產品的信心,合作錄製發行由國樂團演出的專輯《洛神組曲-曹丕與甄宓》,內容是與名舞蹈家 劉鳳學 老師合作的作品,這也是臺北市立國樂團 王正平 團長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作品。

 此次發行的專輯《洛神組曲-曹丕與甄宓》,將 曹丕-曹植-甄宓 傳奇的歷史故事歷經三次粹煉,作曲 王正平 團長,將22年前將這首原先只有16分鐘的音樂,擴充成90分鐘的四幕舞劇,音樂的變化反映出作曲家對這一幕歷史故事隨著時間的遞嬗有的深刻感受。

 華人對一些古典音樂中,德國、俄國的作品的詮釋,先天上已遜他們一籌。老實講,這些華人的作品要在全世界發揚光大、持續演奏(和購買)下去,那麼我們自己華人一定要支持(要不然叫老外支持嗎^_^),如同前言一樣,華人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我們華人先天上對曲目的感受力和詮釋能力也是略勝老外一籌的。

 唯有國人自己支持和購買,那麼這些由二岸三地優秀作曲家所創作的曲子和演奏的專輯,才有可能在全世界慢慢的拓展出去,2CD再加上這種價格還有音樂內容和錄音效果,不推薦怎麼可以呢?

第一幕將士行 Gollant Warriors   (15’33”)   【試聽
第二幕洛水環珮 Sublime Lady   (18’42”)   【試聽
第三幕魏宮陵闕 Wei Palace Affairs    (16’27”)  【試聽】 
第四幕洛水春寒 Dreams and  Disillusions  (26’31”)    【試聽
洛神 (1982年錄製版) The Legendray  Goddess Lao River(Recorded in 1982) (15’07”)【試聽

【業界評論】:

洛神組曲 文人藝術的情懷

專訪洛神組曲作曲家—王正平

採訪•攝影\書世豪

 其形也,翩若惊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曹植•洛神賦

 一九八二年的「洛神」是劉鳳學老師成立「新古典舞團」的創團之作。當年她編舞,王正平作國樂,創作出十六分鐘的三人舞,音樂的部份也同時收錄在這張兩張一套的CD結尾。劉老師當時覺得音樂寫得好,舞卻編得不夠好。而王老師卻也覺得時間太趕,無法好好發揮。一九九六年改為「曹丕與甄宓」舞劇,兩人對這次再出發都慎重其事,早在大半年前就開始進行理念上的溝通。這次他們想要表達的,不只是曹植與甄宓之間的淒美愛情,還要訴說更多屬於中國的東西。結果擴大成八十分鐘的四幕舞劇,動員三十多名舞者,並由王正平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現場演奏,而在二零零四年受邀參加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再次與王老師攜手重作,並將四幕改為:「將士行」、「洛水環珮」、「魏宮陵闕」與「洛水春寒」。事後並在中山堂錄音發行,就是這張「洛神組曲」。

對國樂的熱愛

 自小對國樂有很濃厚的興趣,選擇琵琶做為表演的工具。大學的時候唸的是外文系,同時也加入國樂社,剛好因緣際會跟許常惠老師學習作曲。畢業後,就在中廣國樂團擔任指揮。王老師說國樂的曲目稀少,所以他才會想到運用西方的技巧,加上現代化的國樂編制,融合起來創作國樂。 談到國樂與西樂的不同,王正平說現代的國樂編制,雖然用了一些西方的樂器,但最主要不同還是「樂器」,傳統國樂的的樂器音色、語法與技巧都不同。西方交響樂的特色是和聲與對位,而國樂重的是配器,不同的樂器音色的調和,就像調色一樣。西方交響樂團音色是很調和,弦樂部、管樂部與打擊樂器。而國樂有吹奏樂器,有竹子的聲音、簧片的聲音、雙簧片的聲音還有泥土(陶器)的聲音。彈奏樂器就有更多的音色:琵琶,中阮與古箏等,中國音樂的配器是很複雜的,而演奏家的音樂表現與演奏效果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音樂是很細膩的,演奏家的彈法或是拉法只要有一點不同,都會表現不同的感情,演奏家與指揮要如何去取得溝通,用什麼音色去表現。這才是在現代國樂樂團中最難的!」中國音樂是要實驗的,有些樂器配在一起會很好聽,有些卻不會,每一樣樂器都有不同個性,要不斷的實驗才會知道。

 第二點是「美學」上的不同,西方的絕對音樂很多,很重視結構,把音樂當成有機體在處理。而中國音樂是很重故事性的,很重詩畫性的。 「文字就是一首詩,音樂是一幅畫。」詩的境界有三種:物境,就是寫景,如「千山鳥飛絕」就把一個風景給寫絕了。再來是情境,寫的是感情,就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就把感情給寫盡了。而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就好像「漠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在中國的藝術中就常常出現。山水畫中,就一直強調天地合而為一的感覺。像是「洛神」這個故事就是來自曹植的「洛神賦」,後來又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名流千古。

 西方音樂注重的是原創性,所以作曲家都是拼命的往前衝,衝到後來就變成太艱澀,太個人主義,不知道在說什麼,變成作曲家個人經驗的表述,讓聽眾無法接受。文人藝術是被大家所遺忘的東西,但是卻是中國人心中都懂的東西。要讓中國的美學與哲學重現,就是要用現代的手法融入中國的精神。

 老一輩的作曲家有從日本留學回國的,也有去法國取經的,台灣的現代音樂其實起步很早。但是,王正平說「現代音樂要尋根!」時代一直在變,有些東西不會變,而這些東西就是根。西方文化有天主教的傳統,東方文化就是文人藝術的傳承。中國從孔子開始,就強調文人的精神。隋唐之後中國科舉完善,逐漸建立起以文人為主的公務員系統。文人不僅掌管政府的日常行政,更擔當起美學與品味的制訂者,影響中國千年的美學發展。從孔夫子以來,文人一定要會的是「琴棋書畫」,中國的傳統美學概念是認為所有藝術是相通的,書畫是靜止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書畫。「書」是用毛筆寫字,毛筆用得好了,自然就會畫畫,就自然會彈古琴。「文人音樂是中國所獨有特色!」,而古琴這種樂器就是文人音樂的特色。

千年愛情故事轉為神話意境

 第二幕與第四幕用古琴代表甄宓,形容她的雍容、貴氣、蓮步生花與更深層的意念形式。亮色的樂器代表曹丕,說他的霸氣,京胡一出就霸氣十足。用蕭與低音樂器,代表曹植的文人的氣質與軟弱的個性,但又隱隱的帶有悲劇的成分。打擊樂器則在樂曲中形成強烈的對比。

  「將士行」描寫戰場的肅殺的氣氛,車馬兵戎相見。戰場上的月亮,跟平時的月亮完全不同,反而有一種風雨將至的感覺。「洛水環珮」描寫情感的衝突,與甄宓的蓮步生花,雍容華貴。「魏宮陵闕」描寫宮廷的衝突與民間的歡樂氣氛形成對比。

 「洛水春寒」則是一個總結,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說一遍,卻將整個故事昇華為神話,不再那麼悲苦,好像超脫了來看人間的悲喜離合。「在洛神組曲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第四幕,樂念最清晰,訴說的是一個完整的程序,從情境昇華到意境。」

 洛神組曲本身是一個愛情故事,是以說「情境」為主,王正平企圖將這個故事由情境昇華為意境,成為一個神話的意境。

 洛神組曲中運用了許多的元素,包括運用現代音樂的手法,還有主題音樂是廣東音樂,主要的還有江南音樂的士族音樂,描寫兩人的戀愛。用京劇的元素,描寫曹丕的霸氣。並結合民間各地的音樂元素,成就豐富的音樂面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文人音樂的元素,例如古琴就是很文人的。其中困難的是要將這些元素統合起來,運用現代音樂的手法,在不同中找出相同。這些元素雖然都是中國的,但是要統合起來,讓人感覺很中國。

重現文人藝術的情懷

 念的是外文,思想也很開放,卻因為喜歡國樂,而走上這條路。當年王正平是第一個用琵琶演奏國樂,雖被國樂界的長輩們視為離經叛道,但是卻我行我素,執意走這條路。年輕的時候,最求表現,也不太在意別人怎麼想。但是年紀越長,卻越來越中國,越來越覺得「尋根」的重要。人生的生老病死,中國人是如何面對這些課題,這些就是根。中國人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文人是如何看待人生的?這就是文人藝術的表白,在說的是一個天人合一,與自然交融的境界。

 現代社會孔孟、老莊、禪宗這些中國傳統都有受到重視,但是文人藝術並沒有受到重視。中國音樂的起源也是文人:最早的音樂家都是樂匠,後來文人記錄下來的,因為文人會運用符號作紀錄。當然文人不會只是記錄而已,還會融入自己對人生與世界的看法,就成了文人音樂。所以,中國的傳統藝術是文人的情壞,中國的美學是文人的藝術。王老師在樂曲中突出古琴的一部分,音色與語法都是極度文人的,讓音樂自己說話,不再是只侷限在三人的愛恨情愁。古琴的妙用在於既非主角,亦非配角,卻是一個很重要的貫穿全曲的精髓-就是文人精神。

創作是艱辛而耗時的工程

 「如果十年前的作品,到現在還是一樣,那不是白活了!」這也說明了為何王老師會重作洛神,才會達到現在的境界。不只是意念成熟了,技巧成熟了,樂念也加入了中國的文人精神,進而從情境昇華為意境。作品是會不斷成長的,創作的路是不斷的自我要求,不斷的突破。「創作,就是一直求新求變。」當台北市立國樂團成立的時候,王正平是第一任的指揮,第一份樂譜,第一件樂器都是他挑選的,可說是從無到有的成立了北市國。現在他卸下團長的職務,擔任北市國的藝術總監,可以專心的創作。「創作是很需要時間。」王正平說「國樂的曲子永遠供不應求,作曲家花了一兩年做完曲子,樂團一個禮拜就練完了。」面對國樂曲目稀少的問題,他坦承「創作有成功、有失敗的,不一定每一首作品都成功,每一個作曲家都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就像貝多芬這樣偉大的作曲家也不是每一首曲子都受到聽眾的喜愛。」接下來除了專心作曲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練琴,身為一個琵琶演奏家,他希望將琵琶演奏成就一個系統。

 目前北市國每年都有出版國樂CD的計畫,2004年是歷年來最大的手筆,出版「洛神組曲」這樣的完整曲目。希望王老師能一直有新的作品與錄音問世讓我們能有更多的精彩而富有內涵的國樂可以欣賞。

聆聽感言一

音響論壇 總編 劉漢盛

 這是一張感人的CD,感人的動力來自二個地方:一是它的音樂創作修改橫跨將近30年,從1975年到2004年錄音完成才算修成正果。二是它的錄音效果是我印象所及台灣錄得最好的大型國樂錄音。

  「洛神組曲」是國內作曲家王正平1975年時的作品,當時是應舞蹈家劉鳳學所請,寫給「三人舞-洛神」伴舞的音樂。1996年,為了舞劇演出,將這首原本只有16分鐘的音樂擴充為長達80分鐘的四幕舞劇配樂。2004年,這首曲子因為舞劇第三度演出而再度修改,並於2004年5月於台北中山堂中正廳錄下這齣四幕舞劇音樂。

氣勢磅礡的國樂演奏錄音

 一般來說,國樂錄音很少可以稱得上「氣勢磅礡」者,這是樂器音響特性與樂曲寫作所致。但這張「洛神組曲」對「氣勢磅礡」這四個字卻當之無愧。無論是指揮、演奏、錄音,我認為都是國內罕見的上乘之作。

 錄音場所在台北市中山堂,錄音師不僅把自然的空間感錄出來了,現場演奏的活生感也充分顯露出來。整體的弦樂音效非常棒,它們竟然能夠錄出如西方管弦樂團那種飽滿的厚度,而且一點都沒有尖銳緊繃細瘦的問題。反而,幾乎所有樂器聽起來都是飽滿而有形體的。此外,整首曲子的龐大動態對比與強大演奏力度也都完整錄下,即使在家裡聆聽也可感受到如颱風般威力的聲波動能。

 第一段一開始,大鼓的錄音就傑出極了,而將結束之前的大鼓音效也棒極了,打擊的質感、重量感、空氣震波都很棒。能夠把這麼強勁的大鼓錄得那麼活生,錄音師值得一讚。而第二段的揚琴與各類打擊樂器質感都很好,古琴聲音也很有質感。第三段的絲竹齊鳴有如西方管弦樂團,讓人不禁猜想錄音師到底是怎麼擺設麥克風的。

第四段精彩之至

 第四段一開始的大鑼音響效果逼真,整片金屬的振動豐潤飽滿又有震撼力,大鼓的音響效果也過癮之至,中山堂內的自然殘響都因為大鼓的餘韻而被清楚錄下。當大鼓緊密擂打時,空氣的震波不斷打在身上,宛若置身現場。尤其是曲末大鼓與其他打擊樂器的齊聲猛擊,以及壎、把烏、各類吹管樂器其鳴的演奏與音響效果更令人動容。大鼓的彈性、軟Q、鼓皮振動質感,弦樂器拉弦的嘶嘶聲、遠處的細微的古箏輕拂等幽邈已極,創造出一番迷人的音樂、音響意境。

 若要論音響效果,整首曲子隨處可拾,到處都會遇上精彩處。不過若要說嚴苛的考驗,則第一段與第四段可說是精華,尤其是第四段,無論是樂曲進行的氣氛或音響效果的營造,可說彷彿進入最後決戰階段般,讓人連一口氣都無法鬆懈,全身神經緊繃到快要斷弦的程度,血液也隨著樂曲表情的逐步昇溫而幾乎沸騰。尤其在樂曲將結束的地方,屢屢傳來幾聲大鼓奮力猛擊,那猛擊的震波與鼓皮的猛擂堅實質感混合成致命的音響吸引力,真虧錄音師能夠把這麼龐大的聲音能量錄了下來。

1982年版留下紀念

 第二張CD中除了錄下第四段之外,還收錄了1982的「洛神組曲」錄音,當時是在大直錄音室錄下的。由於當年王正平對錄音效果並不滿意,因此這個「最初版」一直沒有出版過。現在讓它「重見天日」,一方面用來紀念「洛神組曲」的30年心路歷程;另一方面也是做比較。比較什麼?演奏與錄音。1982年版樂器線條比較細緻,大鼓的形體較小,震撼力也較輕,不過各種樂器的質感並不會輸給2004年版太多。錄音現場的堂音較短,可以聽出錄音空間比2004年版還小,不過依然可以清楚聽出是整體收音所錄下的。

 再者,2004年版的樂器形體都錄得比較大,音像鮮明清晰,各式樂器演奏質感明顯浮現。1982年版一開始是一聲鑼,這個開場當然與2004年版的大鼓力度完全不同。此外,鑼的距離較遠,形體較小,震撼力較弱。可以這麼比喻:1982年版有如坐在音樂廳後段,2004年有如坐在音樂廳前段。比較令人不解的是,1982年版在樂曲進行到10分20秒處時,背景裡竟然開始傳出微弱的流行歌曲演唱。不知道是錄音時所用的母帶沒有消磁乾淨?或者錄音場所的隔壁正在錄製國語流行歌曲,因為隔音不良而串入?還好1982年版只是Bonus,無傷大雅。

--摘自 音響論壇197期--

專輯推薦

神鵰俠侶交響樂【CD+DVD雙碟版】

製造商:黃鐘音樂
一般版編號:WCD002(CD+DVD)/售價:
480元 
精裝版編號:WCD002SP(書冊典藏版)/售價:
680元 

國色 XRCD

製造商:瑞鳴唱片
XRCD編號:RMXRCD-004
售價:
980元

 大陸的瑞鳴唱片,本店認為是大陸製作發燒級錄音和品質的大廠級唱片公司。

 本店已推薦了數張專輯,比如鍾愛一生辛寶兒 / 淺唱歲月竹宴鼓動心弦 XRCD等。都是在台灣叫好又叫座的天碟級作品。

 上個月代理就告之瑞鳴唱片即將要出版一張很棒的XRCD專輯,今天一到貨之後馬上拆來聽看看。原來「國色」就是以音樂檢描寫八位中國歷史上的美女,以八首樂曲,描繪千古以來最極致八位美人的神貌。

 本專輯精選收錄八首樂曲完全出於原創,作曲家史志有先生,完美結合民樂和西洋樂的表現特色,如此恢弘題材前人從未有過嘗試的唱片。瑞鳴唱片音樂特別邀請數十位國內外最出名的「國手樂師」演奏,特邀 大陸最出色頂級錄音師之一的李小沛先生進行錄音,在亞洲頂級的中央電視台480平方米錄音棚運用現已稀少的全模疑錄音技術,然後再在日本進行XRCD2的後期製作,並在日本壓片。

 根據唱片公司的話:「所以此張專輯從策劃到創作到製作完成,一直誠惶誠恐,千萬不敢唐突美人,亦不敢馬虎聽者。」而本來這張唱片在半年前已經可以出版,但由於製作者為追求至完美的效果,在錄製完一半曲目的時候全部推翻重新修改,如此用心地製作一張唱片,現在的確能的,足見製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投入與真摯誠意。

01 沉魚•西施浣紗 
02 落雁•昭君出塞 
03 閉月•貂禪弄影 
04 羞花•玉環新浴 
05 留仙•飛燕憐舞
06 驚鴻•甄妃挽髻
07 遏雲•寶珠乘鸞
08 化碟•香妃歸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