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古堡奇鋒•冰河仙境之旅

 

第二天0709(上)--維也納--卡倫堡--克羅斯特堡--多瑙河--林茲 (V1.2版•2001/03/28修改) 

 

【奧地利簡介】:

 奧地利位於中歐南部,被稱為「高山之國」,四周沒有環海,是一內陸國。國土的形狀有點像一把小提琴,與德國、瑞士、義大利、斯維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等國接壤,全國面積為83,850平方公里,人口約880萬,其中首都維也納就占了160萬人。

 語言以德語為主,時差為台灣時刻減6小時,緯度低於倫敦,但因位處內陸高地,冬夏氣溫變化頗大,四季分明,奧地利在5-9月時為適合旅行的季節,七八月間屬旅遊旺季,在奧地利各都市鄉間都可以發現來自全世界遊客的蹤影。夏天的感覺和台灣的秋天有點類似,但由於處於內陸的關係,氣候乾爽舒適,平常穿著長袖襯衫即可。氣溫平均在攝氏16度左右,不過大陸型氣候的關係,奧地利很多地區早晚溫差大,由以山區更為明顯,仍需準備一件厚夾克。

 奧地利在12至4月間是屬於降雪季節,氣溫會降至攝式0∼10度左右,不適合像夏季的旅遊方式,冬天來臨室外活動空間的限制,每年9月底至第二年的六月底,各大城市的觀光人口會大幅減少,但跑至奧地利各大滑雪聖地旅客卻逐漸增加,再加上冬季漫長,氣候因素造成城市觀光的不便,但是很多擁有傳統歷史傳承的音樂會舉行頻繁,因此並不算完全的淡季,維也納的歌劇院幾乎每天都有表演。

 維也納的道路分布和歐洲其他著名的歷史古城一樣, 均非整齊的井字街道,而是略呈圓弧分布,基本上維也納處於歐洲中央,至歐洲各個國家均非常便捷。


AM05:30起床囉

 個人平日是賴床成性,但是一出去旅遊就發揮軍事化行動的準則--預備任何行動前置量的時間、隨時補充後勤補給的用品、注意敵情搜索目標.....。所以昨晚剛到達希爾頓大飯店側廳時,領隊李小姐雖然告訴我們明日AM:06:00起床,07:00吃早餐,08:00集合準備出發,但是大家都知道女人家早上的動作實在有夠慢,比如衣服穿好了,光一個絲巾領結就可以站在鏡子前面左挪右擺近二十分鐘,實在令我想不懂(會不會有點像音響發燒友擺喇叭擺位的感覺?),因為等一下走動之後不是就歪了?再加上化妝、上廁所、全身裝飾品「微調」........,所以我在昨日夜裡就將鬧鐘設定在AM05:30,因為一小時的整裝時間對自認是美女的老婆大人是絕對不夠的。

 果期不然,起床之後我個人是在十分鐘之內整裝完畢,看著老婆東擦擦西畫畫,忙東忙西也是蠻有趣的,本來還想折一床中華民國陸軍的神技--「豆腐被」,以便和奧地利旅館的Waitress(女侍者)互相交流以資記念,想來想去覺得「天朝神技」還是不要嚇到「番邦」夷民比較好,所以才作罷,由於實在沒有事做(總不能學明教教主 張無忌替趙敏畫眉吧^^),就從觀察自個兒房間的廁所開始吧。據領隊李小姐說,奧地利全國的水龍頭打開就可以生飲,來自阿爾卑斯山冰河的水質甚佳,不但沒有氯氣及消毒水的怪味,而且味道和礦泉水頗為一樣,所以在出發前可以就近在廁所內補給飲水云云。雖然希爾頓大飯店房間內的浴室及廁所非常乾淨,可是在平日大小便的廁所裡的水龍頭盛水喝.............,嗯,還是覺得怪怪的,畢竟我是來自一個還沒有完全開放自來水生飲的國家嘛。

 在天氣普偏比台灣寒冷的歐美國家旅遊時,如果隨時可以來一杯熱茶真是一大享受,而且我個人平日就有喝茶的習慣,所以此行特別帶了一個大的真空保溫瓶、普耳茶磚(吃太油膩以消脂之用)及綠茶茶包。但是發覺房間裡並沒有任何熱水機,與加拿大旅館普遍有熱水機完全不同。在奧地利絕大部份的旅館是沒有任何熱水機的,房間內的浴室水龍頭雖然有冷熱水二種(應說冰、熱水二種),但是冰水可以生飲,熱水卻不能飲用。昨晚一步出維也納機場大門即被突其來的冷風襲擊,不禁令我憂心接下來冷至何種程度,有了之前在加拿大的寒冷經驗,知道喝杯熱茶驅寒效果顯著,而且可以節省旅程中的飲料費用,看來想要在接下來幾天隨時享用香醇的熱茶,只好犧牲老婆的美色......跟服務生要囉。早晨的維也納,遠方是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南塔

 看著老婆還在打理一身行頭,我走到窗前打開房間的窗子,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新鮮寒冷的空氣,不禁令我精神一振、睡意全消。七月的維也納早晨,氣溫還是很低,看著希爾頓飯店前面維也納中央車站四周,在早晨的陽光下有點冷清的交通狀況及安靜的街道景觀,以及往右看著遠方聖史帝芬大教堂有著343個階梯高聳的南塔,我心裡說道:等待了三十年,奧地利,等一下終於要和妳見面了。

 自古被就稱為音樂之都的維也納Vienna,是奧地利的首都及第一大城,人口160萬,在中古世紀時期也是歐洲的政治中心之一。當今的古典樂迷們要感謝當年奧地利最強盛時期的統治者--哈布斯家族對音樂的喜好,十八∼十九世紀時期,維也納出產了許多著名的音樂家,比如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舒伯特、史特勞斯家族,還有以前一點的海頓,以後的馬勒等,不僅對全世界的古典音樂史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即使在現代,我們古典樂迷所聽的古典音樂之中,不管是初入門還是資深的古典樂迷,喜歡的作品絕對有這些作曲家的作品。

 維也納不但在音樂、建築、歷史上值得研究的地方之外,由於身處中歐的門戶,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樞紐,當然也造成多元的美食文化,尤其是--甜點,無論在質與量都是非常著名的,所以維也納又被為--蛋糕之都,好吃甜點者,您一定要來維也納一趟,包您肚子肥了三圈回去。

 整理完裝備及行李,將大行李放在房間前面,讓服務生送到等一下我們要乘坐的巴士。在歐美國家的大旅館飯店之中,旅客們只須於check out前,把大行李放在門前,等一下自然會有服務生幫您送到巴士上面去,完全不必費心(在這裡還是建議您--在上車之前還是要清點一下)。記得去年去加拿大,聽當時領隊Apple解說時還有點半信半疑,老是覺得行李放在門前會不會從此不見?我想在遊玩時比較安全與放心,這就是在先進國家旅遊的好處。

 AM07:00,餐廳正式開放,和老婆穿著得體,坐著電梯準備到一樓大廳去找餐廳,按了1st結果是到二樓,原來奧地利的樓層標示和台灣不同,G或者E才是一樓,以後到奧地利的樂友不妨注意一下。我和老婆本來是走向一間非常精緻美觀,而且從外面就看到充滿著豐盛食物的餐廳,結果拿出早餐卷給服務生看之後,才發現不是。好不容易找到「屬於」我們享用的餐廳時,已有一些團員在用餐了。我個人在國外旅遊之時最喜歡吃美式的早餐,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吃素,只有早餐能讓我好好補充一天所需的能量,而且在國外旅遊再加上在天氣較為寒冷的國家旅遊之時,早餐吃得好不好 & 吃的飽不飽,和一天的精神有著頗大關係哦。

 拿著盤子到擺放食物的地方一看,真的令我大失所望,希爾頓飯店在維也納當地好歹是五星級的旅館,怎麼會有量及質都那麼差的美式自助式的早餐區?種類及品質甚至不級台北希爾頓的二分之一,連台東「知本溫泉」區的旅館早餐都比這裡好。只看到陳列區上擺著少數幾種麵包、果醬、培根、牛奶、咖啡,連美式早餐之中常有的奶油起士炒蛋都沒有。我不能吃肉,所以早餐中的炒蛋之類的往往是我上午持續熱量的來源之一,因為人體熱量的使用之上,澱粉轉換成醣類供給身體能量是很快,但是不夠持久,需要足夠的蛋白質才能讓身體能量供應維持到中午。在旅遊途中我個人為什麼那麼注重三餐?是因為大飯店所製作的餐點在衛生上比較有保障,如果在旅程之中拉肚子或者是臨時肚子餓想吃東西,這可不是國內,隨時可以吃碗蚵仔煎以充飢,吃不飽在國外旅遊是非常不好的。

 草草吃完這一頓失望透頂的早餐,看著服務生不佳的服務態度,令我們原本躍期待的好心情降溫很多,不免令人想像:在奧地利連五星級大飯店的早餐都那麼差了,那麼以後行程之中怎麼辦?結果事後才發現所有行程之中,包含阿爾卑斯山區的小旅館,我們吃的每一餐都比這一餐好。我們領隊李小姐也鄭重的向希爾頓飯店抗議,因為我們在最後一天行程還是要回到希爾頓大飯店住一晚及吃早餐,如果再安排這種飲食及房間,那麼回國之後不每天貼在網站抗議才怪^^。

 看著手錶已近AM08:00,先和老婆往昨日我們下車的巴士接送處前進,有關吃的我都蠻眼尖的,就瞄到大廳櫃台有著一籃看起來很好吃的蘋果,想想早上吃的不太好,所以就拿了二個和老婆平分,並告訴眾團員有蘋果可以拿云云。走出希爾頓大飯店側門,不僅對希爾頓飯店四周的建築感到好奇,畢竟這是我真正第一次踏上歐洲的土地,在早晨的陽光之中,對維也納街道的感覺就是整齊清潔,在公共建設的規畫上頗有巧思,我們對面的河道附近還有鴿子群到處亂飛呢?於是照了一二張相片,本來是想逛到對面街上去拍照,但是怕擔誤了大家上車的時間,而且感到有點寒冷而且天空開始飄著細雨,所以就上車和眾團員們聊聊天,互相了解一下。

 終於出發了,本來以為我的司機先生是一位高頭大馬的日爾曼族金髮大帥哥,結果司機先生竟比我矮,身材雖是五短,但是長像還蠻帥的,感覺上有點兒義大利血統,笑聲頗為爽朗,更讓我認為他有義大利血統。我們這一次的旅程是這樣子的,奧地利國土的形狀有點像一把琴腹向著我們台灣,橫躺在歐洲大陸中央的小提琴,維也納就是在這一把小提琴腹板的最底部附近,我們的行程以反時鐘的方式來遊遍整個奧地利,所以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往大約在小提琴中間琴橋上方的「音孔」位置的工業城--林茲前進。

維也納--卡倫堡

 我們一行人的巴士沿著多瑙河旁的道路經過維也納市區,昨天因為到維也納已近凌晨,所以很多景觀無法看得清楚,如今在早晨的陽光及沒有像台灣都市常見--上班時間驚人的車群(很奇怪吧)的道路上行走,看著巴士所經過道路四周的景觀,眾團員們開始有著「哇、哦、你看你看、那個那個.....」等讚嘆的聲音出現,因為維也納和歐洲一些著名的觀光城市一樣,可以說處處皆古蹟,處處皆美景,這讓我們剛從台灣來的觀光客驚奇不已。這時我一直在想:怎麼辦?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可以拍,我只帶「二十卷」底片,12天的行程之中,一天正常配給量只有2∼3卷.........,所以真是傷腦筋。

 走了一陣子已遠離維也納市區,開始往維也納森林前進,沿途的建築及風景變得愈來愈簡單樸素,但是簡單樸素之下不免同情起奧地利的女人之辛勞,她們對居家擺飾非常注重,即使是一個普通的窗台,也要擺滿了一盆盆鮮花,看起來非常美觀。曾經看過一份市調,全世界花在家事時間最長的婦女,就是歐洲的家庭主婦,平均每天要花六∼七小時在做家事哩,在此對歐洲的婦女們至上最崇高的敬意,因為如此,我們才有美景可欣賞啊!

 雖說我們第一站要前往維也納郊區的維也納森林看一看,經過的地方當然都是小村小鎮,但是路上遇到的行人及車輛竟然少之又少,可能是在台灣平日所見都是成堆的人及車,第一次看到人口太少的市鎮感覺上有點不習慣。問了領隊李小姐才知道今天是禮拜天,絕大部份的人去做禮拜是也,因為奧地利九成的人民信奉天主教,上教堂做禮拜是星期天早上必備的功課,也因此路上才那麼少行人。

 等我回國之後查閱了很多有關奧地利的書籍之後,才發現我們的行程是往維也納森林的北部的卡倫山前進。維也納森林和我們一般人所定義的森林並不一樣,是指維也納市區往北、西、南三個方向所延伸的一大片綠色丘陵地帶,是一個統稱。但是很多音樂家及他們的作品都和這維也納森林有很深的關係,比如舒伯特就很喜歡在維也納森林的小道上散步及沈思;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史特勞斯,也有一首著名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北部是以酒館村莊聞名,沿途很多有著葡萄園的小村莊,貝多芬就是在這附近的海利根市寫出不朽的「英雄」及「田園」交響曲,各位樂友不妨隨同小弟的遊記,一面聆聽著「田園」交響曲以及「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神遊此地吧。

 卡倫山Kahlenberg是位於海利根市北方的一個海拔484公尺的小山,據領隊李小姐告訴我們,卡倫山以前就是貴族們常常使用健行步道,感覺上就有點像台北的陽明山一樣,每逢假日都有王公貴族們來這裡爬爬山之類的休閒活動,在山頂還有瞭望台可以遠看維也納市區、維也納森林及多瑙河。聽了李小姐解說,等到巴士到了卡倫山停定之後,不禁興高采烈的扛著照相機+腳架,準備拍照。

 一下車就感受到一股寒意,剛才明明還是大晴天,怎麼現在下起小雨而且變冷起來,看著在台灣久違了的口吐白氣,鼻噴白煙也蠻好玩的。本來我身穿長袖的牛仔衣想帥帥地隨同眾團員下車,結果走了幾步就覺得冷得有點受不了,還是爬回巴士穿上去年去加拿大穿的雪衣等家當,由於今天是禮拜天,所以卡倫山上的餐廳並沒有營業,再加卡倫山上的鐘樓上天氣冷,我們也趕快前往不遠處的瞭望台去拍照留念。

 到了瞭望台一看,苦也,因為從剛才在維也納的晴天變成目前的陰雨綿綿,所以空氣雖然非常新鮮,但是能見度明顯受影響。大家應知道少了陽光,拍照起來的感覺差很多,所以我在這裡就不要將瞭望台的照片貼上來了。在瞭望台往外看了一陣子之後,我們就要往下一個旅遊點前進,回程時看到一位金髮少女從一棟有點類似教堂的建築物走出來,本來想跑進去參觀的,但時間上不太可能,只好在外面拍照,回台灣才知道那是一個鐘樓(圖右就是鐘樓的大門,時間來不及退到遠處去拍下鐘樓全景)。

 整個奧地利行程中最可怕的廁所就在卡倫山,在國內外旅遊時往往要在旅遊景點撇個大條或者洩個小條,不然向商店借廁所並不容易,而且在奧地利還有要收費的公廁呢。尤其在這種寒冷的天氣之中,私人的水庫很容易超越警戒線,所以在上巴士前連忙跑去問領隊廁所(德文Toilette)在那兒。這裡是說德文的國家,所以男廁所HERREN、女廁所DAMEN要是出國之前沒有小進修的話可會搞不清楚的,不過奧地利絕大部份的廁所至少會以男女娃娃來標示,所以並不容易搞錯,您要以德文不通,故意搞錯了的理由,想去參觀「異性」使用的廁所那我也沒有辦法^^。

 從外觀看卡倫山的公廁,頗有古意,進去一看尿差點都縮回去。原來卡倫山的公廁有點像我們台灣古早那種一條水溝式的小便池,中間還沒有任何隔間,燈光之陰暗簡直和外面明媚的風光扯不上任何關係。不僅如此,小便池不但又黃又髒不說(我可沒有勇氣去看大便的地方),還聞到密度極高的阿摩尼亞的味道,結果團員之中有一位小弟還滑倒在那裡,不知他一整天的感覺會如何呢。我一邊暫時停止呼吸,一面洩洪一面想著:奧地利以古蹟聞名,難道往後每一站的廁所也要以古蹟聞名嗎(女生就可憐了)?心中開始對著往後的行程有點不安(吃拉睡是人生三大事嘛),在上車之前本來想將公廁內部拍照下來,怕以後每次看了都會吃不下飯,所以就留在腦海裡做回憶囉。

卡倫山--克羅斯特堡

 卡倫山和下一個景點--克羅斯特堡的距離很近,說也奇怪,巴士才下山沒有多久,天氣又開始變好,看來在奧地利雖然不用朝穿貂皮午穿紗,但是防水保暖的外套是少不了的。

 克羅斯特堡Klosterneuburg,這座位於維也納北方約13公里,被稱做「修道院之鎮」的小鎮,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大意是說十二世紀初,有一位新娘的面紗被風吹走,九年以後此面紗再度出現,新郎當晚夢見神諭指示在面紗出現的地方建一座修道院,這一座修道院就是我們準備要參觀的奧古斯丁修道院。這一座修道院真是雄偉壯觀啊,連28-105mm的鏡頭都要退到很遠的地方才能塞下整座修道院的景觀,條道院有二座高塔,象徵著神聖羅馬帝國與奧地利王朝的皇冠(樣子也頗像,請看右圖),聽說這裡也一樣是著名葡萄酒產地,連修道院內也有葡萄酒窖呢。我們在這小鎮停留了一段不短的時間,這小鎮可以說是我們來到奧地利第一個感到有拍照慾望的小鎮,結果光是這裡我就謀殺了一卷半的底片,每一處都是美景,每一處都是值得拍下來回憶,早知道再帶一台DV攝錄機來不是更佳??可能大家還在做禮拜吧,整個小鎮靜靜的,沒有觀光景點普遍遊客眾多,紛嚷吵雜的感覺,我個人就很喜歡這種靜謐的小鎮,只可惜不能停留一個早上。

克羅斯特堡--迪恩斯坦--梅爾克

 繼續前往迪恩斯坦Durnstein的途中,李小姐告訴我們行程有一些變動,午餐的地點改在梅爾克(本來是午餐之後再去梅爾克)。我是不知道梅爾克在那裡啦,但是等一下要去坐船遊多瑙河這我是知道的,哇,多瑙河耶!就是圓舞曲裡說到的藍色多瑙河,心中不禁再次興奮起來,從小到大看了那麼多書,那麼多的資訊都曾說過多瑙河,如今可以一睹風采,真是高興極了。迪恩斯坦就有渡輪口,我們再搭渡輪逆流前往西邊的梅爾克,遊多瑙河需要坐渡輪,但多瑙河的渡輪頓位不夠大,巴士等大型交通工具不能上去,所以巴士先開到梅爾克的渡輪口去等我們。

 迪恩斯坦據聞也是一個值得逛逛的小市鎮,等我們在渡輪口下了巴士,天氣這時又變得艷陽普照但氣溫仍低,下了巴士往前一看只看到一排小建築物。這就是迪恩斯坦?未免太小了吧?原來是渡輪賣票、紀念品的小亭及廁所(圖右),害我嚇了一跳。迪恩斯坦有名在充滿著巴洛克味道的街道與多瑙河四周的風景都是非常值得觀光的,可惜我們只有在這裡坐渡輪不能進去參觀。算了,在歐洲或者奧地利這種美麗的小村莊、小市鎮實在多得不可數計,只能等以後有緣再來這裡參觀了。

 下車之後領隊去買船票,有些女團員則由我作陪去上廁所,雖然陽光普照、風和日麗但是氣溫還是低,我們這群穿著大衣的台灣同胞四周,圍繞著穿著T恤短褲,騎著自行車旅行的老外,這種場景真是奇怪。上次在加拿大那冰天雪地的哥倫比亞大冰原時,我們也是穿著厚厚的雪衣,牙齒拼命打顫,巴士司機卻僅穿短袖服.......。

 我們這一團非常幸運,到達渡口時正好有一艘渡輪正準備開船,這樣行程可以節省了至少1∼2小時,在下一個行程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光,這也是旅行的樂趣之一。所以領隊李小姐在前頭呼喊叫我們趕上,渡船口離廁所及小紀念亭至少有500公尺遠,於是我催促在上廁所的老婆及眾女士們,大夥兒拼命的往渡輪口方向小跑步,這種趕路的過程實在不好受,因為老婆還要陪著一位80歲的老婆婆,又怕她老人家身體不好體力不繼,不敢走太快。邊跑邊走的過程之中,望著遠處的一座殘破的碉堡(上圖左上方的山丘上,照片看不清楚),我不禁想著是不是1192-1193年之間,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英國獅心王--理察,被幽禁的城堡呢?渡輪口的教堂

 一向守法守時的奧地人不知是不是被我們這一大票男女老少努力奔跑的樣子所感動?渡輪真的等到我們這些老弱婦孺到齊才開船(圖右是渡輪口的教堂,時近中午在逆光的情形下拍的)。一上船之後馬上跑到最上層露天甲板處,以便好好欣賞多瑙河沿岸明媚的風光及建築。雖然天氣很冷,但是四周美麗無比的風景真是令我們眼界大開,所以謀殺了不少底片不說,只恨不能一站一站的下去參觀四周這些有如童話故事般背景的小市鎮,而且還常常看到有行車隊經過呢,我們也大力揮手向他們打招呼--我們來自台灣,你們好........。照相照著照著,不禁和其他老外比起相機起來,我發現老外對照相機的注重程度實不如我們東方人,比如日本人、台灣及香港同胞往往拿著CANON EOS系列或者NIKON F系列的單眼相機,再不濟也拿著眾名牌較棒的雙眼自動相機。說也奇怪,這些老外拿好相機的當然有,但是比例上的確不如我們東方人甚多,我還常常碰到老外拿著「即可拍」請我幫他們拍呢!複雜的單眼相機我會玩,但是對「即可拍」卻只有傻眼的份,常常按了快門之後不知道有沒有拍成功?

 提到相機,我不由得令我聯想到音響,是不是老外平日注重休閒,常年都有機會看到優美的風景,所以要不要用拿優秀的相機、鏡頭及優質的底片來獵取美景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老外平日有關音樂活動也很多,是不是常聆聽現場演奏及演唱,所以他們就比較不需要像我們東方的發燒友購買昂貴的音響系統來試圖再現音樂現場的「感覺」呢?看著多瑙河沿岸的風光,我心裡竟想著有關音樂 & 音響的問題........,職業病又發作了^^。遊多瑙河經過的小市鎮,往左邊拍的話會逆光,所以並沒有拍攝多瑙河左岸的風光。

 其實旅遊就是要將心情放輕鬆,把頭腦的活動力降到接近當機的程度,不要去想台灣的股票、事業等等煩人的事情才對。領隊李小姐也說來奧地利旅遊到了第七天還不能放鬆心情的話,那真是白來了。那麼心情有沒有放鬆要如何看呢?看遊客走路的樣子往往就知道了,在國外旅遊,您要是看到走路很快的台灣團往往是「初到貴寶地」,如果已像水牛走路般懶散的話,那麼不是已到行程的中間就是快回台灣了。

 我們從迪恩斯坦Durnstein往西到有多瑙河搖籃之稱的梅爾克Melk,在地域上都是在多瑙河所流經的瓦荷河谷Wachau之中,多瑙河Danube是歐洲第二長的河流,雖然流經奧地利只有約300公里,卻可以說是多瑙河最美的一段,而瓦荷河谷又被稱為奧地利境內多瑙河流域之中最美的風景區,因處以前十字軍東征及民族遷移的要道,所以在瓦荷河谷中的多瑙河畔,到處都有老歷史的老市鎮、翠綠的森林以及常常看到的經濟作物--葡萄園,所以這裡不但是奧地利著名的觀光景點,同樣也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地之一,很多旅遊書中更建議來個自行車之旅,在這裡也要向喜好騎自行車旅行的樂友建議,奧地利全國完善的自行車道,如果您能夠來一次「自行車之旅」,沿途風景之美,絕對會令您終身難忘。

 和團員們坐在甲板上曬著時有時無的太陽,吹吹冷風,看著能見度非常好的風景,一方面照照相,吃點心喝熱茶感覺非常舒適。在前二天和眾團員們都是拿著機票及行李,一直處於趕機搭車的緊張行程。直到現在,才比較有時間和團員們一起聊天。比如說台中的陳大姐、和我同樣拿著CANON EOS系列相機的二位高雄榮總護士小姐都聊得很愉快。

 渡輪在行走了1個半至二小時之後,已抵達我們舒匹茲Spitz渡輪口,準備往梅爾克Melk吃中餐(渡輪在奧地利多瑙河區有四個渡輪口:梅爾克--舒匹茲--迪恩施坦--克雷姆斯),下船之後就有一個銅管樂隊現場露天演奏迎接我們的到來,所以很多遊客都駐足聆聽了一番。我看看渡輪口周圍有很多年輕人騎著自行車在集合,可能是要坐這一班渡輪前往迪恩斯坦Durnstein,這一群大孩子裡面金髮帥哥以及美少女一堆。老婆一向喜歡小孩子,她看到路旁有一奧地利媽媽的孩子非常可愛,還特地和那母子合照呢。

 巴士已在離渡輪口約500公尺處等我們啦,我們要自行步行到停車場去找我們那一台黃黑相間的可愛巴士,一路上我放慢腳步走在整團的最後面,往右看著中午強光之下遠處多瑙河沿岸的小市鎮,以及左邊路旁的葡萄園,心想如果能再待個半小時那該多好,即使是一個小渡輪口也有很美的房子及風景,即使在巴士停車場旁的小噴水池也值得照一張。我個人往往是拖到最後才會上巴士的,不是遲到,而是站在巴士的車門附近,試圖以眼睛、耳朵及鼻子,貪婪的記錄下我所感受到的一切。

 領隊李小姐在巴士上集合及清點完畢,確定沒有團員走丟之後,我們來自台灣的旅遊團就要前往梅爾克,要大吃特吃在歐洲的第一餐--歐式午餐囉。

【補充資料】:

維也納即時影像
迪恩斯坦Durnstein其他照片
舒匹茲Spitz度輪口的房子

 這是克羅斯特堡Klosterneuburg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入口處前面的商店,看起來蠻典雅的。可惜我們到訪之時沒有開店。

 

 奧古斯丁修道院剛入口處,遠方就是那二座像皇冠的高塔。有帶腳架的好處就是可以二人合照,不然老是只替老婆拍照那也蠻奇怪的。

 有沒有看到小弟的小腹?那可是已經吸氣收小腹了哦,結果......還是......唉。

 奧古斯丁修道院下所拍的照片,拍此照片的目的在於將我的身高及修道院的雄偉做一對照,這修道院實在顯得非常雄偉壯觀。

 整個修道院的高度在鏡頭中「塞」不下全部,再往後退的話,那麼我看起來就像螞蟻一樣小,所以只好將修道院的高度切一半囉。

 左邊有一輛車,是沒有什麼希奇的,但奧地利人特別喜歡開台語俗稱的無尾仔車,可能是重休閒旅遊吧。

 在奧古斯丁修道院外的克羅斯特堡的小鎮風光,牆壁粉紅色應是蠻奇怪才對,和窗子配起來卻變特別的。本來想拍右邊那一扇很特別的門,但那時在門附近的光線並不好,所以才移至這窗戶旁拍照。

 記得那時很多團員已去停車場,我和另一對在IBM任職的夫婦走在最後面,原因當然在拍照也。

 右邊有看到鐵窗對不對,這在奧地利是很難得見到的。

 在奧古斯丁修道院前面的小廣場,頗為懷疑他們沒有事會下這種大型的西洋棋嗎?

 而且這些木製的大西洋棋不會晚上就不見了.....,令來自台灣的我有點懷疑說。

 在梅爾克的渡輪口前的銅管樂團表演。右邊第一位是觀光客,難道她是同行乎?她坐在那兒看樂譜呢。

 這麼近距離之下聽銅管不會吵啦,而且從其樂器音色聽起來這些銅管樂器應很高級。右邊算起第三位那位高頭大馬的仁兄很頑皮,他不時對圍觀的觀光客拋媚眼呢,左三是一位女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