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德》ARTIST RCA訊號線
樂音唱片行 製

《毅德》ARTIST RCA訊號線

1.5公尺/一對/售價:8800元(本店建議)售完
1.825公尺/一對/售價:9800元(本店建議)
售完

◎香港發燒音響20週年特刊/過去一年最抵買的兩件器材推薦

【前 言】:

 樂音小林自家網站上說到自己Musicalsound的各式線材時, 因小弟我個人懶,一直沒有很努力的寫些自家線材的評論。

 以下因代理新的線材之故,就當作一篇評論吧。

【本 文】:

  話說因代理香港「發燒音響」之故(上任代理天碟唱片只代理到2005年十月),一次到了6本不同期之發燒音響和膽機世界,那種努力看著雜誌諸事不理的心情,我想愛書者一定能體會。

 身為台灣線材研發 & 製造的一份子,免不了對音響雜誌內有關線材的評論和介紹更為注意。看著發燒音響2005年十二月份裡,陳主編親自寫著--「毅德」ARTIST手製訊號線(音色圓滑,校聲極品,非常抵買).......,我個人就產生了極大興趣。樂音小林也長期觀看著 「發燒音響」、「膽機世界」裡梁師父的文章,深知ARTIST手製訊號線的製造者--「毅德音響」梁師父是香港音響界數一數二的有料之人,再看其網頁,原來有代理廣州「志平」的全音域小喇叭,這小喇叭也是我非常有興趣的,於是就興起了向「毅德音響」 梁師父購買之意。

 和梁師父E-mail往來了幾封信之後,確定款項再匯款過去之後,線材和喇叭就順利寄來了。我想發燒友收到從國外寄來的郵包,都會很心急的要趕快拆開看寄來的是什麼東西呢? 樂音小林當然不例外,先拆封郵包再講。

 志平小喇叭和想像中的差異不大,但毅德的ARTIST訊號線.............,雖然事先已有看過網站,也看過發燒音響的介紹和圖片,但看到實物 ,老實講(梁師父不要生氣呀^_^)看起來還真像普通的「雞線」。但因樂音小林本身也是製線和賣線之人,當初看「毅德音響」的ARTIST訊號線網頁介紹中,再觀看發燒音響陳主編的推薦文字,樂音小林以製線同業的角度來思考,「直覺」上是認為是一對有料的訊號線,因為從本線那看起來蠻土炮的RCA插頭和線身,我個人認為絕對是從頭到尾都有校聲調音考量的製線高手的作品

 樂音小林的製線同業的直覺是有加分作用,但「視覺」可就沒有了,樂音小林自家Musicalsound線材,以及長年代理Power source、Tcm等「粗大威猛型」外觀的線材習慣了,初看到毅德的ARTIST訊號線還真不習慣呢,所以一切還是要以實際聽感為測試。樂音小林家裡什麼沒有,就是線多,本來在音系統上使用的是一對彈弓楊前輩的Nickel Power Air Zero訊號線,價值十餘萬元,一直是樂音小林的參考用線,取其聲音的平衡度以及超高的分析力,以做鑑聽其他線材、器材參考。 而且樂音小林近年來使用聲音偏向中性線材已成為習慣,理由當然是我的職業所需 ,因樂音小林要幫樂友推薦音樂和測試音響之用,需要的是近中性染色不重的線材做鑑聽之源。

 同一套系統拔下價值十餘萬元的Nickel Power Air Zero訊號線,再將「毅德」梁師父的ARTIST訊號線接上去感覺如何呢?在run in了約二三小時之後,老實講,我馬上跑到電腦前寫信去給梁師父,要求做為ARTIST訊號線的台灣經銷,原因在於我訝異於這一對不貴的售價,看起來很土炮的訊號線竟有如此聲音表現。

聲音圓潤,極富有音樂性:

 對ARTIST訊號線第一個感想就是聲音圓潤,極富有音樂性,尤其是中頻的質感和那種韻味顯然是高手校聲調音出來的,也就是從那古早看起來是雞RCA插的德國古老製品,以及線身是德國錄音室採用的純銅線蕊,訊號線身上的披覆層以及使用的焊鍚等等,無一不是校聲再校聲的成果。 我個人做生意的原則向來「同行不相忌」的,別人有如此高明的成就,本來就要鼓掌才是。樂音小林以同是製線者的角度來看,此線的RCA插、銅蕊的材質、銅蕊外層的絕緣披覆層、金屬隔離網以及梁師父特別找來的熱縮套等都是校聲機密。

 同時,梁師父也告訴我,整個ARTIST訊號線的全部莫不是他辛苦校聲出來的,千萬不要手癢 + 手賤地去加些隔離網啦、試圖換上更貴的鍍金RCA插頭啦等,梁師父說因此衰聲,梁師父是恕不負責的

音樂之本--中頻的質感和韻味之要訣:

 在此售價的考量上,ARTIST訊號線的設計哲學顯然精準的抓住了音樂之本--中頻的質感和韻味之要訣。這一點樂音小林和梁師父英雄所見略同,以音響系統和線材設計而言,個人同樣認為以中頻為本,再來追求高低的延伸,只要中頻不對,那麼不管高音和低音延伸多麼好, 只能驚艷一時,卻不能久聽一世。那種故意在高和低音音域上明顯加料的線材,聽起來絕對怪怪的。

 但中音好又不是什麼了不起之事,只要砍掉高音和低音,那麼中音不就是好咧?設計一對優秀而且平衡的訊號線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此一來豈不是變成庸庸俗之線? 除了中頻表現優秀之外,ARTIST訊號線在聽感上的頻寬也非常平坦寬廣,高透明度以及高頻寬,這一點也可以在ARTIST訊號線上發現到,樂音小林在這裡講的應是聽感上的高頻寬,這對樂曲深層的分析能力有極大的幫助,播放交響樂曲效果就非常好,就如同毅德網站上所寫的--「超闊頻寬,重播任何樂章絲毫盡現」。 而且強弱對比也極為優秀,要以那張專輯當示範呢?進口版的「魔戒III」原聲帶就是了。

 進口版的「魔戒III」電影原聲帶透過ARTIST訊號線,不能更能感受音樂深層精神面之美,而且音響系統的音量也不知不覺愈開愈大聲,這是強弱對比優秀,對比一夠,音樂就活生起來了,能讓聆聽的音量再加大,這表示此線的頻率響應非常平坦。為什麼會有此表現呢?據梁師父說ARTIST訊號線的原始材料是德國錄音室專用的鑑聽線材。有好的材料為底,還是要有梁師父這種經驗獨到的老師父,為線身配上適當的RCA插和加工,才能成為神兵利器呀。

吸引聆聽者去欣賞音樂之魅力:

 那麼ARTIST訊號線有像Tara Lab Zero或者The ONE以及彈弓楊Nickel Power那種極寬的音域表現囉?這是不可能的,如有這種頻寬再加上此線的音樂性表面,我保証梁師父也會把此線賣那些錢(可能還更貴)。因為梁師父對此線的思考顯然志不在此,梁師父要讓ARTIST訊號線有--吸引聆聽者去欣賞音樂之魅力, 才是最大的思考哲學之所在。也因為聲底圓潤,能將一些中平價位的數位系統以及「接地不良」的音響系統上,容易有的硬、冷的旋律邊緣,造就成適度暖度的聲音表現,ARTIST訊號線在此平衡抓得甚好

近中性但能讓聆聽者投入音樂:

 有些樂友看到這裡,可能就懷疑樂音小林這麼形容ARTIST訊號線,是不是一對有音染的訊號線呢?這個答案很難講,如果以樂音小林心目中「近乎中性到沒有感性」的Tara Lab THE ONE訊號線來說,我看世上九成九都是有音染的訊號線,所以樂音小林以製線者的角度來看,以「近中性但能讓聆聽者投入音樂」這個角度來形容ARTIST訊號線,應該蠻合適的 。

 因為ARTIST訊號線雖然能吸引你去聽音樂,但是錄音不好的地方,ARTIST訊號線還是很容易顯現出來, 比如一些大陸的女歌手的專輯,在專輯中明顯加料、混音的情形就很清楚的顯現出來。這表示ARTIST訊號線的聲音平衡度非常好,而且全頻段的聲音厚度甚佳, 才能夠有此表現。「中頻為一切音樂之本」這一點是樂音小林自己品牌和代理的廠牌之中都是非常在意的,沒有足夠的厚度就沒有良好的感情度, 而且厚度要全頻段都有適量的厚度才是健康的厚度,才能有此近鑑聽但又能欣賞音樂的特點。

當數位線也有極佳表現:

 據毅德的網頁說明,本線拿來當CD唱盤的「數位線」也是有非常高的性能表現,樂友使用時不妨一試。

 香港在音樂和音響的發燒的熱度一向非常高,臥虎藏龍的高人也很多。毅德的ARTIST訊號線能讓樂音小林身為製線的同業,在聆聽之後,再評估其售價認為非常超值就馬上代理,我想發燒友就可以知道本線的魅力為何。

 能夠吸引聆聽者更深入聆聽音樂,聲音平衡圓潤近百搭境界,就是樂音小林對毅德的ARTIST訊號線的最高讚譽。

【原廠網頁】:http://www.wowhififever.com/notie/cable.htm

 

【業界評論】: 

 

以合理到近乎便宜的價錢發售,我聽過之後認為物超所值,理應向發燒友大力推薦,-----

 這對命名為Artist的訊號線就是選用了德國錄音室所用的純銅線芯為線材,RCA插頭亦係採用德國古老製品,焊接工作則由他自己一手一腳來做,-----

 我試聽的Artist訊號線有兩對,一對長1.5M,另一對1M,我先把1.5M的一對放在MARANTZ 7與AUDION 2A3 後級之間,推動JBL S9800 SE (見今期主編通告),與原用的幾對外國名牌訊號線來回比較,事實證明,Artist一開聲已不同凡響,它重播音樂夠韻味,音色圓潤,細節齊全,聲底與我頭擁有的《西電》古董棉布線相似,但瞬變和動態更勝一籌,經過整個下午的比試後,我可以肯定這是一對今人聽過上癮的訊號線,與現今貴它很多倍的外國名線相比,Artist明顯具有更確實的中頻質感和音樂昧,今人「一聽不能回頭」,用本刊試音室的「鎮室之寶」、比Artist昂貴幾十倍的TARA LABS Zero作AB比較時,Zero當然贏了那種高低頻無遠弗屆的Hi Fi感,但說到蔡琴與鄧麗君曲中綿綿情意,Artist可能更加引人入勝,後來我又用1M長度的Artist用在MELODY CD機與MARANTZ 7之間,結果依然一樣,Artist的圓滑音色與豐滿音樂味今人聽到留連忘返,不願換回原來的訊號線。

  我一貫認為,名廠接線能賣高價,係因為它們在整套體系的最後校聲階段具有臨門一腳的實力,往往能將一套攪極都死氣沉沉的體系變得生氣勃勃,Artist就具備這種神奇力量,以價論聲,它何止值這個價錢,趁毅德梁還有時間親自焊線時,你應去探探他!


--陳主編評論 《發燒音響 》Dec -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