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與人--絕對頂級 談Nickel Power Air Zero訊號線

音響論壇192期•作者:李陵

 彈弓楊前輩手工精製的Nickel Power Air Zero該怎麼寫,著實讓我傷了一陣腦筋。我很希望能寫成一篇評論,但是週邊條件不夠嚴謹。評論的廣度不夠,深度也不會夠。談到廣度,如果要為Nickel Power Air Zero寫評論,我希望能夠取得諸如(排名不分先後)Audioquest DBS Sky、Cardas Golden Reference、MIT Oracle 350、Nordost Valhalla、Siltech Forbes Lake、Tara Lab The Zero、XLO Unlimited Edition等頂級名線,經過充分比較,了解其聲音特色及其與其他知名線的差異之後再動鍵盤,寫出來的文字會更有參考價值。

 評論有比較更好 我自己讀評論(中外不拘),最感興趣的部份其實就是與同級產品的比較。搭配與購買音響器材這種行為,其實就是一連串的抉擇。在沒有與市場上可能競爭對手比較的狀況下,任何器材都是優點遠多於缺點。所謂「當兵三年」之後跟的那一句話,約莫就是這種情形的最佳寫照。低頻只延伸到50Hz並不見得是缺點。但如果同價位其他競爭對手都延伸到40Hz甚或更低,那就是缺點了。

 這年頭哪個人買車買電腦不比較的?何況是音響。一篇音響文字,若是在描寫器材本身的聲音特色與搭配個性之外,也能與其主要市場假想敵做個比較,敘述其間聲音設計上的差異,與選擇時的重點,那就有意思得多了。

 例如會考慮買B&W 704的音響迷,可能也會考慮Elac FS207.2、Onix Reference MK. II、PMC FB1、Triangle Celius 202、Tannoy Eyris DC3等價格(約十萬元定價)、設計(高瘦型中小口徑單體)都接近的喇叭。這時如果寫稿的評論員能由聲底、頻寬、搭配、擺位、設計等方面入手,分析B&W 704與這些其他喇叭的異同,對於正準備買喇叭的音響迷肯定更有意義。若是能順帶提到一些價位稍高或者稍低,但是也值得考慮的喇叭如Calix F-8、Energy Connoisseur C9、Thiel CS1.6等,則更具參考價值。

 話雖如此,現實生活中的評論可不見得都有辦法這麼寫,首先會遇到的障礙就是--篇幅不夠。這年頭包括TAS都在以短篇小品取代長篇大論,短短二頁篇幅還要擠照片廣告,寫產品介紹都不夠了,哪管得了比較。其次則是想比較的產品評論員不見得都聽過,或者雖然聽過但是印象不深,無法做有意義的比較。代理商也不見得都願意正面迎戰市場競爭對手,我就遇過代理商指定不准在評論裡與其他產品比較的。此外,某些產品的獨特性太高,很難找到真正的競爭對手,例如Lowther。而評論員所認定的競爭對手與讀者心目中所認定者是否相似也是問題。

 至於評論的深度,我主要是不確定我現有的器材線材是否真正地發揮了Air Zero的實力。在聆聽Air Zero的這一年多時間裡,我換過器材、換過聆聽室、試過各種各樣的音響小道具與擺位方式。每一次音響系統空間有變化,都讓我覺得Air Zero其實還有成長空間,我並未將這條訊號線的實力完全挖掘出來。事實上,我根本不知道我花了一年多時間所煲、調出的聲音倒底是Air Zero的幾成實力。基於此,我自認在器材再度升級之前,還不夠資格為Air Zero撰寫評論。這篇音響文字,算是我聽Air Zero一年來的心得報告。

 Nickle Power的起源 我其實很好奇,楊老原來不是忙著改Altec A5 Ultra嗎?怎麼會突然開始想到造線的?又是怎麼會想到用鎳銅線來造線的?

 我讀楊老的文章久矣,印象中楊老開始搞線是在寫過一條Canary鐵弗龍線之後開始的,這條鐵弗龍線來自於潛水艦的閥門線,雖然聲音還有缺點,但是潛力十足,也引發了楊老對音響線材的興趣。我問過楊老,他也不否認是從那時候開始構思自己設計線材。至於鎳銅線的來源,則是來自美國與加拿大合作的一個國防研發計劃,恰好卡加利大學也有參與。楊老的兒子在卡加利大學讀書,得到了這個資訊,也讓楊老得以跨出了傳統線材的限制,引進國防科技的成果來為音響服務。

 Nickel Power的原始線芯有幾種不同粗細,基本上-就我所知-是銅線表面鍍一層鎳。當然這銅的純度、鍍的比例、加工方式、鎳的純度等都是很有講究的。鍍鎳的原理在於利用高純度鎳的導磁特性,來消除線材導電時的磁場問題。裡面的原理挺複雜,總之是精密國防科技,據知是用在潛水艦、巡洋艦等對線材特性要求極高但周遭環境又特多干擾(雷達、通訊儀器、射控系統…)的地方。楊老拿來用在音響上可說是用牛刀殺雞。

 據楊老說,他每次購買鎳銅線芯還得填申請書,切結不會將這些線用在非音響用途。此外,這些鎳銅線必須切散製成音響線材之後,才可以出售至中國大陸或者其他受美加管制國防科技出口的國家,整捆整捆的鎳銅線芯是不准出口的。當然這與音響沒有直接關係,只是茶餘飯後可以多個聊天的話題。

 Nickel Power的型號不少,基本上都是鎳銅線芯為主的平行結構,然後在屏蔽方式上變化。高級型號除了鎳銅線芯更多更粗、屏蔽更繁複之外,還會並上幾條TaraLab的8N超合金線,以發揮畫龍點睛之效。楊老的線聲音風格相當統一,您只需要試聽訊號線電源線喇叭線其中一款,Nickel Power的聲音走向就可以了然於胸矣。

 彈弓楊心血結晶-Air Zero 從型號上來看,就可看出楊老最新設計的Air Zero與0.8靈感何來。Tara Labs的The Zero與0.8是也。Tara Labs也是走線芯平行的結構,在Air系列裡用的是6N銅芯,空氣屏蔽。到The One之後線芯升級為8N超合金,增加外置接地盒。這接地盒據說是The One好聲的重要關鍵之一,技術號稱是來自於潛水艦裡,也是精密國防科技。

 到The Zero之後,Tara Labs進一步將線芯純度提高,然後將線身的空氣屏蔽抽成真空,利用真空作為屏蔽。在接上The Zero專用接地盒之後,可以將音樂純淨度提升到前無古人的地步。

 楊老認為The Zero的聲音非常優秀,但是設計上可能稍欠實際。因為真空非常難維持,尤其在訊號線被彎折插拔的狀況之下,很容易造成漏氣的情形。但是,在沒有儀器幫助的情況之下,一般購買The Zero的音響迷無從得知線材是否漏氣。而真空屏蔽又是The Zero設計重點之一,一但漏氣豈不是自動降級為The One?這是楊老開始設計Air Zero的緣由。The Zero究竟會不會漏氣?漏氣究竟對聲音有多大影響?甚至說購買的音響迷聽不聽得出差異?這些問題我都沒有答案。我相信以Tara Labs的作風,不可能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就將產品推出上市,所以毋庸擔心。音響迷們還是老樣子,聽聲收貨,好聲則簽支票付錢可也。

 從開始構思到真正完成Air Zero的設計並焊出第一對試聽品,足足耗了楊老一年有餘。以Nickel Power線材的平行結構與Tara Labs The Zero同級的超高純度8N超合金線芯為基礎,楊老在線身屏蔽上灌入了惰性氣體取代真空。會想到利用惰性氣體是因為楊老的彈簧工廠平日在加工鈦合金的時候,也必須在充滿惰氣的無氧狀態之下操作,因之引發的靈感。楊老並且在Air Zero的二端加入油槽,利用油來確保Air Zero不會漏氣(如果漏氣就會跟著漏油,漏油比漏氣容易發覺得多,可以及時送修)。惰性氣體屏蔽與真空屏蔽的效果類似。

 會耗上一年多的時間,主要是在實際的試聽與調整。因為惰氣的份量、油槽的大小、油的種類等等,都會影響到線材的聲音表現。Air Zero的最終結構是在楊老多次嘗試之後才確定的,擁有最自然最平衡的聲音表現。

 Air Zero的聲音表現 由於試聽時間充分(一年多還不夠就麻煩矣),我用過好幾個不同的系統聽過Air Zero。從最小的Harbeth LS3/5a到Wilson Audio System 7到我自己的Altec 604-8G都試過,也有著不同程度的效果。基本上,喇叭愈大,頻寬愈完整,愈能聽得出Air Zero的真正好處,Air Zero與其他線材的差異也更為明顯。當然,我最常用來聽Air Zero的系統,就是Ayre CX7 CD唱盤、拓樸Voyager 300B單端真空管擴大機與Altec 604-8G同軸喇叭的組合。週邊的線材是樂音MASTER喇叭線與Onix Grand Master電源線,也用過Nickel Power Audio Standard電源線(小編按:Nickle Power旗艦電源線/1.8公尺/一條/售價:60000元)。

 基本上,Air Zero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就是「自然」。不要以為這二個字沒有什麼,其實能做得到的線真的不多。尤其是絕大多數音響迷試聽線材的時候都是短時間插拔,五分鐘決勝負,懷有特異功能-也就是較不自然-的線多半比較討喜。要調出以自然為主,不強調特異功能的線材著實需要幾分勇氣

 Air Zero的全頻段都相當飽滿豐潤,並且擁有充分的控制力。我說充分的意思,是Air Zero並不會像某些線材(例如Tara Lab和以往的Siltech)般讓人有束緊中/低頻的感受,但是當您喇叭擺位調過之後(其實換任何器材喇叭擺位都需要微調,包括線材),您會發現Air Zero並不缺乏任何一頻段的控制力,沒有哪一個頻段是過度鬆軟失去彈性的。音質方面也是一樣,Air Zero並不會像PowerSource般讓您覺得整個系統一下子厚起來,但是仔細聽過之後卻指不出Air Zero有哪裡音質偏薄。我嗜聽厚聲底,對薄聲的器材線材素來避之惟恐不及。Air Zero我可以聽上一年多,還為之斥巨資升級喇叭擴大機(是的,除了訂製Nickel Power 604-8G Ultra分音器,我還決定請楊老修改Canary CA608。大約是更換線材、電容、增強機箱阻尼、輸出變壓器上加鎳銅片等等。Voyager 300B是拓樸黃智鈺前輩親手焊製,我除了改輸出阻抗迫不得已之外,連碰都不敢碰一下),其聲底應該可想而知。

 我最欣賞Air Zero的是樂器 & 人聲的質感。能唱好大片弦樂的喇叭不多,能唱好大片弦樂的號角喇叭更少。Air Zero雖然不能讓我的Altec 604-8G產生奇蹟(沒關係,分音器與超高音就快交貨了),但卻能讓Altec 604-8G的弦樂夠大片、足以入耳,並且隱隱約約有幾分頂級喇叭特有的黏滯性。將Air Zero接到Canary CA608綜合擴大機與Harbeth LS3/5a喇叭的組合上,弦樂群比尋常增加了約一成,音質純度與音色變化也都有進步。唱起「末代武士」原聲帶,弦樂群中那份淡淡的哀愁真是美極了。Air Zero的音色有一種優雅的甘甜味,猶如品上等高山茶的甘美清香,Air Zero播放的弦樂人聲似乎增加了半分高貴的氣質,讓人忘了Hi-Fi,只顧著聽音樂。

 音場是Air Zero的另一個強項。寬深的音場與富於細節的定位層次,很多高級線材都做得到。但是Air Zero則強在明確的音場高度與浮凸的音像。我不知道未改分音器之前的Altec 604-8G究竟能發揮Air Zero音場的幾成威力,所以這部份我必須暫時保留,等日後新分音器交貨再論。

 與其他線材的比較 我沒有借到Tara Labs The Zero做正面比較,但是我借到了The One ISM。The One ISM確實是條好線,那種換上之後「先聲奪人」的效果確實讓我難忘。在稍微調過Altec 604-8G的Toe-in角之後,The One ISM給我的印象是頻寬驚人、中低頻以下之重量感/凝聚力超一流、超高頻延伸與空氣感非常優秀(雖然受到Altec 604-8G的限制)、音場深度特佳、定位精準、細節超多。整體而言,是條音響性非常好的線。如果拿The One ISM出去打擂臺,應該非常討好。

 聽多幾張CD,反覆比較之後,依我個人的口味,我還是比較喜歡Air Zero。整體而言,二者的音響性大致相當,但是Air Zero在音場後排二側的深度感與細節表現較佳(當然也可能是我擺喇叭的技術不好,誤會了The One ISM),弦樂群也略多一些。空氣感是The One ISM領先半分。最關鍵的泛中頻地帶,則是Air Zero佔了上風,更自然也更厚,更接近現場樂器人聲。The One ISM在高低二端給人的印象太深刻,反而在中頻部份無法突顯。

 差點忘記提,Air Zero必須要接地才能發揮最高功力,我用的是Tara Labs的接地盒,猜想古河的接地盒應該也有類似的效果。楊老答應教我自製接地盒,等我造好、試過、有效一定分享同好,但是在此之前,買Air Zero務請準備接地盒。我也跟楊老討論過Audioquest的電池設計,楊老說可以將Air Zero的地線接到電池的正極(負極不接任何東西),只要電池的電壓高於前端器材的輸出電壓即可(至少9V,如Audioquest的12V會更好),效果方面應該是有得有失,視乎個人口味而定。我打算等新分音器到貨裝好之後,再來試試。

 其實Air Zero與The One ISM之間的差異並不是真的那麼大,在中小型系統二者的表現會更為接近。在某些喇叭較慢、較軟調的系統上,甚至比較的結果可以完全相反。但是高手相爭,勝負分於毫髮之間。在較為中性、較大的系統上,我個人會以Air Zero為優先。我很好奇Air Zero與The Zero究竟如何比較,楊老說是各有千秋,口味因素大於一切,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在優質系統上比上一比。

 Onix Grand Master與AudioNote AN-V其實並不適合拿來與Air Zero或者The One ISM比較,因為價位上並不平等,而且我的Onix Grand Master是第一代的舊款,不能代表Onix線材目前的真正實力。試聽結果也充分反應了級數不同的現實,就毋需詳述細節矣。當然這二條線仍然各有其優點。Onix Grand Master的中頻霸氣與中低頻的飽滿厚實仍然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低頻向下硬鑽的能力也令人印象深刻。AudioNote AN-V的銀線嬌甜味唱起弦樂來亦是十分討好,搭配中小型英系喇叭肯定迷倒一堆音響迷。AN-V的文字我應該近期就會動筆(這條線好難煲,真希望我有大輸出的訊源可用來煲線),有興趣的音響迷敬請期待。

結 論:

 以聲音表現而論,Air Zero是條頂級好線殊無疑義。除非您的音響系統對於線材有特殊需求(收低音、催高音之類),否則Air Zero應該絕對夠聽有餘。這是一條可以隨著您的音響系統升級而成長的線。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是考慮到時下頂級線材的價格,再考慮到Air Zero對音響系統所能帶來的正面改善,Air Zero其實並不昂貴。 Nickel Power Air Zero是我迄今為止,在我的系統上聽過最優秀、最合我口味的訊號線。如果我有足夠的金錢,我會購入一對長期使用。但是目前音響要花的錢還很多(分音器、改擴大機、加超高音…),我又沒有名車名表可以Trade-in,只能望線興嘆。如果您的預算不成問題,我建議您在換下一條訊號線之前千萬不要錯過Nickel Power Air Zero,這也是我對Nickel Power Air Zero的最高讚譽。

後 記:

 聽過Air Zero,我現在對楊老的Nickel Power 0.8很有興趣。因為如果0.8真能如型號所暗示,有Air Zero的八成效果,那就太物超所值矣。

1 Nickel Power的電源線聲底與訊號線相同,都很自然飽滿。

2.我的Canary CA608目前已經送交楊老修改升級,下一期應該就會有結果。

3.Air Zero有接地線,據說可以增強屏蔽效果。能用接地盒最好,如果買不到接地盒,可以將地線綁在RCA頭上,機殼接地。比完全沒有接地要好一點。

4 愈好的器材線材我現在愈不敢隨便下筆。Air Zero我足足聽了玩了調了一年多才敢動筆寫點心得。楊老讓我慢慢聽清楚,不介意,換成一般代理商早就跳腳矣。

Nickle Air Zero訊號線

定 價:150000元(1公尺/一對)
實售價:120000元

定 價:185000元(1.5公尺/一對)
實售價:145000元

Nickle 0.8 Reference訊號線

定 價:45000元(一公尺/一對)/實售價:35000元
定 價:49000元(1.5公尺/一對)實售價:39000元

Audio Standard電源線:

定 價:75000元(1.8公尺/一條)/實售價:60000元

Nickle Air Zero喇叭線

定 價:200000元(8呎/一對)/實售價:160000元